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武汉这座英雄城市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无数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用生命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武汉的医院成为了生死抉择的主战场,也见证了无数感人瞬间。以下是几个真实发生在武汉医院里的故事,让我们共同感受医者仁心和生死抉择的真情。
一、脓毒性休克老人的康复之路
72岁的刘婆婆因突发腰部疼痛、发热,被紧急送往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刘婆婆的体温高达39.9℃,血压降低,且左侧输尿管存在结石,导致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液,最终被诊断为脓毒性休克、尿路感染。
入院后,重症医学科为刘婆婆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制定了抗感染、抗炎、降糖、护肝、护肾等对症治疗方案。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刘婆婆的感染得到了控制,意识也逐渐清醒。
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为刘婆婆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包括每天的用餐、洗漱、翻身、运动等。医护人员的日夜坚守和悉心照料,让刘婆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刘婆婆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已能扶着墙行走。她表示,在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感谢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
二、新冠肺炎患者的亲情守护
90后新冠肺炎患者阿念在感染后,义无反顾地从方舱医院搬去了火神山医院,照顾重病却抗拒治疗的外婆。阿念的举动感动了无数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亲情的力量。
在特殊时期,阿念和外婆的故事温暖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这本书以阿念的亲历者视角,记录了她从患病、隔离、住院到陪护外婆的点点滴滴。细腻柔软的笔触不仅展现了生死相依的亲情守护,也展示了特殊时期年轻一代的成长与担当。
三、炎症风暴下的生命接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的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中,面对炎症风暴,科学研判,创新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炎症风暴是新冠疫情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同济医院肾内科的医护人员通过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手段提前干预,有效清除炎症因子,保护脏器,挽救生命。
在一次救治过程中,一名74岁的老人在接受了3次血液净化后,病情逐渐好转,重症转轻。经过两周的治疗,老人成功出院。
四、方舱医院里的温情故事
滨州援鄂医疗队队员赵馨在武汉方舱医院里,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为患者提供关怀和帮助。她不仅关心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
在一次交接班时,赵馨发现一位84岁的张奶奶腰部疼痛,便主动为她按摩,并进行心理疏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照料,张奶奶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笑容也回到了她的脸上。
五、名逸医院里的医者仁心
在武汉名逸医院,医护人员始终以耐心、细致的态度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他们为患者擦拭身体、协助洗漱,细致到为患者擦脸、穿鞋、穿鞋套,还不忘端上一杯温暖的茶水。
王主任和护士们主动帮助没有家属陪同的患者提拿物品、搀扶行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待患者如亲人”的承诺。他们的用心服务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认可。
六、生死抉择下的医者仁心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时,展现了医者仁心。他们24小时待命,不断挑战生命奇迹,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尽可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在救治一名十堰宝宝时,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专家金晶感慨地说:“这是我们团队接力救回来的小宝贝。”他们用爱心和专业知识,为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结语
这些发生在武汉医院里的感人瞬间,展现了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中的无私奉献和医者仁心。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让我们向这些英雄们致敬,愿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为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