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周晓慧,一位普通的36岁女性,她的故事并不轰轰烈烈,却充满了温馨与挑战。作为滨江街道顺福残疾人之家的管理员,周晓慧用她的爱心和坚持,书写着一段不平凡的家庭情感旅程。
家风的传承
周晓慧的母亲蔡笑秋女士,曾被评为温州市最美助残人。蔡笑秋女士的事迹深深地影响了周晓慧,使她从小就立志投身于助残事业。在母亲的榜样下,周晓慧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滨江街道顺福残疾人之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母亲的遗志。
从助残志愿者到管理员
周晓慧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成长为滨江街道顺福残疾人之家的管理员,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与付出。她从最初关注十几位残疾人,到现在的40位,她对每一位庇护对象的性格脾气、特长爱好、家庭背景都了如指掌,这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积累。
帮助一个,托起一个家
2015年,周晓慧提出了“帮助一个,托起一个家”的服务理念,这一理念得到了省残联考察团的赞赏。她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兢兢业业地为残疾人服务。她针对每一位庇护对象的个人状况,设定个性化的工疗项目、康复内容、培训方式、文娱活动等。
志愿者队伍的力量
为了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周晓慧对接了40多支志愿者队伍,包括各机关党支部、企事业单位、各医疗机构、学生组织、社区群体等。这些志愿者队伍为残疾人之家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活动的多样性
仅在2023年2月到7月之间,周晓慧和她的团队就举行了大大小小活动共计186场,包括社会实践、户外活动、文体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残疾人的生活,也增进了他们与社会的联系。
经济收入的提升
为了提高庇护人员的收入,周晓慧不断寻找新的工疗产品,包括彩笔、马克笔、橡皮擦、胸针、棋子等手工加工产品。现在有4种产品,8个工种匹配不同需求的庇护对象。2022年,残疾人工疗收入达到3.6万元。
共富战略的新探索
近年来,周晓慧又在探索残疾人共富战略的新路子。通过摆摊、政府对接等方式,残疾人们自行销售他们代加工的产品,有各式马克笔、自动铅笔、水笔等。
结语
周晓慧的故事,是关于爱与责任的旅程。她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无数残疾人的心灵,也让我们看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温馨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