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承载着人类的希望与梦想。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农民与土地之间的情感纽带尤为深厚。本文以一位父亲与土豆的深情对话为切入点,展现了一幅充满温情与哲理的画面。
父亲的土地情怀
“官出于民,民出于土。土中生万物,万物归于土。”这是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对土地的热爱与敬畏,源于世代农耕的传承,更源于对生活本质的深刻认识。
土豆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分到了4.3亩水稻田,1.7亩旱地,父亲还开挖了0.9亩挂坡地,总共6.9亩。土地分到家的第二天,父亲就开始琢磨着对土地精准施策。
土壤改良
先将水稻田埂加高加厚,保水防旱。给旱地深翻晒太阳,翻起的地可以晒死虫子、草根,还给地增加热量,让土松软,便于庄稼深扎根。新开挖的挂坡地,进行挖高垫低筑埂,变成了两块平展展的梯田,防止水土流失。挑来猪栏粪,撒在上面,再进行翻耕,改良土壤。
春耕播种
房前的柳树枝丫上柳叶儿绿了,房后的桃树枝丫上桃花儿红了。这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第一个春耕。父亲拿着笔,带上本,到镇上农技站找农艺师求教,诸如什么时下什么种好,选什么样的种子好,什么土地施什么肥好,什么病虫用什么药好。一一记在本子上,心里有了底气,开始买回水稻、玉米、大豆种子、肥和农药。
喜盈盈的心情
架着犁翻耕着土地,喜盈盈的心情伴着泥土的芳香,在田野里弥漫。房前的柳叶儿绿了,房后的桃树枝丫上桃花儿红了,春天的脚步已经来到了这片土地。
土豆情缘的升华
土豆,这个曾经只是寄托的父亲,如今成了他与土地情缘的象征。在贫困交加的年代,土豆是家中的主食,承载着父亲对生活的希望。如今,土豆成了他心中的一块宝地,寄托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语
土豆情缘,是一个父亲与土地的深情对话。在这个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农民与土地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也看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让我们珍惜土地,珍惜这份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