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这片红色土地,孕育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这里,一代代侨胞心怀桑梓,兴学襄教,把报效家邦当作无上的荣光;一代代拓荒者提灯引路,育梦成光,把青春年华洒向挚爱的兴国;一代代校友创业功成,反哺报恩,以赤子情怀赓续了一场爱与希望的接力。以下是几个发生在兴国的真实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温暖人心的力量。
旅港校友林庆栋先生捐资设立教育基金
2023年3月31日,莆田兴国中学迎来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时刻。旅港校友林庆栋先生捐资300万元,设立“林汉钟”教育基金,兴国市涵江区兴国奖教助学中心隆重成立。涵江区政府、区教育局、江口镇侨联领导、学校董事长李承光先生及部分教师参加了揭牌仪式。
桃李芳菲的罗山沃土,又一次见证了捐资办学的盛典、放飞了兴学育人的梦想。林庆栋先生表示:“作为一名兴国校友,我深感责任重大。捐资兴学是我对母校的回报,也是对兴国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一盏马灯照亮长征路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陈列着一盏马灯。它虽然锈迹斑斑,但却记载着87年前一位名叫钟招子的母亲等待8个参加长征的儿子归来的故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钟招子有10个儿子,其中8个儿子参加了长征。送别时,钟招子对儿子们说:“一定要打胜仗,妈等你们回来。”
丈夫早逝,钟招子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她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回家做家务。深夜,她就坐到老屋门前,点起一盏马灯,等待儿子们回家。等啊等啊,眼泪流干了,青丝变白发,也没有等来儿子们的身影。
手机牵出暖心故事
清明假期的阳新县兴国镇南市渔歌山庄游人如织,热闹之中藏着一段温情故事。当何金瀮小朋友的家长柯女士看到失而复得的手机时,这场跨越八天的寻主接力,让春日的山庄更添暖意。
4月5日清晨,阳新县文旅投南市渔歌活动负责人李明喜巡查时发现一部遗落的手机。考虑失主可能折返,他立即通过园区广播发布招领信息。春日湖风里,寻物启事循环飘荡,然而两天过去,手机始终无人认领。
执着溯源:从陌生号码到信任对话
不能让失主干着急。”面对静置办公室的手机,李明喜决定主动寻找线索。他从通话记录筛选高频号码联系,却频遭质疑:一开始被当成诈骗电话,有人直接挂断,有人语气防备。”
直到4月7日下午,失主家人柯女士主动添加李明喜微信。他耐心告知:手机还在园区,我大概后天回去,到时给您送过去。”话语间满是关切与担当。
温情传递:跨越工作日的贴心服务
得知失主是学生,工作日不便取件,李明喜立即协调送机上门。因临时沟通问题未能成行,他又叮嘱办公室妥善保管。4月13日,孩子重返山庄,李明喜亲手归还手机,还递上热饮:看到孩子安心的笑容,比什么都值得。”
这部失而复得的手机,串联起景区工作人员的责任与善意。在南市渔歌的湖光山色间,李明喜用行动诠释拾金不昧的美德,让文明服务的温度在细节中自然流淌。这样的暖心故事,正成为景区最动人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