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情感博主在网络上逐渐崭露头角。他们以分享个人情感经历、提供情感咨询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粉丝。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安徽情感博主们的奇葩故事也不断被曝光。
一、无证执业,瞎指导
据2023年7月20日的一篇文章指出,80%的情感博主和心理咨询师都在无证执业,并且提供瞎指导。这些博主们往往在抖音等平台上发布标题夺目、言语浮夸的内容,以吸引粉丝。甚至有的情感主播会因为来访者的情感故事而破口大骂,甚至一副受害者有罪的姿态。
例如,有的情感博主会讲述自己一无所有,然后通过努力带着孩子又找了一个比自己小20岁还帅的老公,并且婆婆对她非常好。然而,这些故事往往只是策划已久的段子,并非真实经历。
二、道德绑架,指责来访者
一些情感博主和心理咨询师甚至没有权利去指责来访者或评判对方。然而,他们却常常在节目中表现出这种态度。如果遇到这样的博主,应该警惕,因为那可能是连相关证书都没有去考去学习的所谓专家。
三、非医疗执业,催眠治疗
更有甚者,有的心理咨询师会声称在没有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可以给来访者做催眠、治疗失眠等。即使拿了营业执照,心理咨询师也不可以从事非医疗执业许可的范围的。除非拿下了医疗许可证,但现实中很少有做催眠的心理咨询师正正经经地有营业执照,并且是开设了执业许可的。
四、虚假励志,忽视现实
一些情感博主会分享虚假的励志故事,以吸引粉丝。这些故事往往忽略了人性的理智,而是以狗血和反转为主。他们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试图让粉丝感到自己很励志,但实际上,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的反转,有的是自我接纳和平淡。
五、网络暴力,威胁恐吓
有些情感博主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会遭受网络暴力。他们被人肉、被挂地址、身份证,甚至收到威胁短信。这些行为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恐惧,但同时也让他们更加坚定地站在自己认为正确的立场上。
总之,安徽情感博主们的奇葩故事揭示了网络情感咨询行业的一些问题。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保持理性,学会辨别真伪,避免受到不良影响。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情感咨询行业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