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东北黑土地,这片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土地,承载着东北农民的乡愁与希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农民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篇章。本文将带您走进东北黑土地,感受农民的乡愁与希望。
一、黑土地的变迁
东北黑土地,世界公认的最肥沃土壤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然而,由于长久以来的高强度利用,黑土地土壤退化问题日益严重。据相关数据显示,东北黑土区耕地的黑土层平均厚度只有30厘米左右,比开垦之初减少了约40厘米。
面对黑土地的退化,东北农民深感忧虑。他们深知,保护好黑土地,就是保护好东北的粮食安全,保护好国家的“大粮仓”。
二、东北农民的乡愁
东北农民对黑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片土地见证了他们的辛勤劳作和丰收喜悦。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土地撂荒等问题日益突出,东北农民的乡愁愈发浓重。
69岁的东北农民邓玉财说:“以前早晨到地头溜达,总是闻到农药味,现在变成了一股青草香味儿;过去找蝲蝲蛄(一种昆虫,一般生活在泥土中,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常见),挖半天挖不着,现在在路灯底下看,蝲蝲蛄有的是;更让人惊喜的是,今年春天我看到大雁了,还不是一两只,成群成帮的,就像跟人说话似的,你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
邓玉财的感受,是东北农民乡愁的真实写照。他们渴望回到家乡,守护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传承农耕文化。
三、东北农民的希望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东北农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他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东北黑土地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近年来,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科学院启动“黑土粮仓”先导专项,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农业农村部会同多部委编制《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为保养好东北黑土这方“金饭碗”绘就了时间表、路线图。
在黑土地保护示范区,中科院和当地一道探索未来农业的方向。通过秸秆还田、米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技术,黑土地的肥力得到了有效恢复。
同时,东北农民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他们引进新技术、新机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四、结语
黑土地情缘,是东北农民的乡愁与希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东北农民将继续守护这片土地,传承农耕文化,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农民幸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