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 了解打糍粑的起源、意义和制作方法,传承民间传统文化。
- 通过家庭打糍粑活动,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体验亲情之乐。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时间
1课时
三、活动对象
小学生
四、活动地点
家庭厨房或户外活动场地
五、活动准备
- 糯米、石臼、木槌、筛子、模具等打糍粑所需工具。
- 民俗文化知识介绍材料。
- 活动记录表、相机等。
六、活动流程
第一部分:导入
- 教师简要介绍打糍粑的起源、意义和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俗文化知识。
第二部分:分组与分工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家长和学生组成。
- 明确每组分工:家长负责指导,学生负责动手操作。
第三部分:制作糍粑
- 家长讲解打糍粑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 学生按照步骤,在家长的指导下动手制作糍粑。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四部分:品尝与分享
- 学生将制作好的糍粑分给家人品尝。
- 学生分享制作糍粑的体验和感受。
第五部分:总结与反思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亲情体验和感悟。
-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七、活动评价
-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 学生对打糍粑起源、意义和制作方法的了解程度。
- 学生在活动中展现的亲情体验和感悟。
八、注意事项
- 活动前,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 家长需全程参与活动,指导学生制作糍粑。
- 活动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情绪,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